森德網站設計 亞電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美好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轉】商業興觀點/鼓勵企業減碳的誘因

經濟日報 /作者:傅中原

 

全球環境因碳排放過高所引起的氣候變遷與自然災害日益嚴重,從近期所發生的澳洲森林大火、冰島的冰帽融化等災害,在在警告全球各國,已面臨刻不容緩減碳作為。

 

國際間也同樣認知到減碳對保護地球的重要性,並於2015年共同簽署巴黎協定。協定內各國承諾努力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工業革命前的基準,確保全球均溫上升幅度不會超過攝氏2度,以維持地球上物種之生存。

 

若根據美國能源署預測,到了2050年,化石燃料將提供全球電力供給量的57%,亦為各國主要的電力供給來源,意味若欲達成全球大幅減碳的成效,恐怕需要更積極的思考與作為。

 

從經濟學上來說,評估減碳政策的短期成本最簡單的計算方式是評估每減一公噸的二氧化碳所花費的成本,也就是將用於減碳的金額除上減少的二氧化碳量所得出。

 

例如,我國政府投入2,000萬經費用以太陽能發電,可降低100萬噸的二氧化碳,代表每降低1公噸的二氧化碳,所投入的減碳成本為20元。

 

以短期而言,給定目前技術不變的情況下,比較不同能源使用情境所計算出的減碳成本可知,石化能源所產生減碳成本最高(不論是要花費更多的金錢才能減到一定的量,或是給定一定的金額卻無法減到相同的量),而再生能源的減碳成本相對較低。這也是為什麼眾多國家都會選擇降低燃煤發電的比例,而轉用再生能源,將會是達到減碳較佳的做法。

 

不過,若要準確評估減碳政策的經濟效益,就不能只從短期來看,必須連同長期所衍生出的成本與效益一併考量,原因在於研發更有效節能的設備是需要付出高額投資支出,倘若研發新技術未能對社會帶來更有效率或更低成本的減碳成本,那麼投資這些設備將會是無利可圖。

 

換言之,若要企業研發出更有效率的節能設備或技術,政府可思考下列幾點建議:

 

一、提供新技術更長的專利保護期間

若能提供給技術研發廠商更長的專利保護期,使得擁有該技術之企業將可取得更加優勢的市場地位,而且也擁有更高的超額利潤以彌補研發投資成本。

 

二、訂定技術規格的專一化

技術規格的專一化不僅讓企業可大規模生產,分攤設備支出,降低單位成本以提高企業利潤,而且可從中降低產程錯誤機率,提升員工與設備之效率。

 

三、獎勵政策促成新技術研發

政府亦可透過獎勵節能設備,促使生產商加快研發關鍵技術,以換取市場技術優勢地位。

例如,政府獎勵電動車,帶動消費者選購電動車之需求,較易使製造商投入節能車相關技術研發,迎合市場需求。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研究員)

 

新聞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35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