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轉】綠電占比僅6%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是突破關鍵
自由財經/記者林菁樺
綠電有多種形式,根據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定義,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風力、非抽蓄式水力、國內一般廢棄物與一般事業廢棄物等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的能源,可永續利用;目前台灣以太陽光電發展速度最快,離岸風電則大舉興建中,是能源轉型中不可或缺的兩大要角。
2025年綠電佔比將達20%
民進黨政府上任後「能源轉型」列入重點政策,推動《電業法》改革,規劃我國在2025年要走向非核家園,屆時綠能的發電占比要提升至20%。不過根據台電統計,去年台電總發購電量達2,324.7億度電。其中再生能源發電量僅約140.5億度電,雖然已比2018年增加26.4億度電,仍只占台電系統的6%,距離20%仍有一大距離。
風電5年後須設置5.7GW
台灣的綠電要達20%,要借助「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兩大能源。太陽光電扛下綠電最大裝置容量的重任,預計2025年要有20GW(十億瓦),風電部分因陸域風電幾乎都已開發,目前台灣西部海峽吹起綠金,積極增設離岸風電,計畫五年後需設5.7GW,而總統蔡英文也宣布2026年起10年以10GW的規模推動。
太陽光電方面,可分成屋頂型、地面型2類。屋頂型多設置在住家、工廠屋頂,因面積通常不大,設置速度快,因此目標裝置容量不斷超前。但地面型涉及到土地、饋線難找,又有農、漁作物共生爭議,相對不容易開發;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規畫,地面型將設置14GW、屋頂型則是6GW,官員表示,今年底很可能再調整目標。
綠電雖不像火力發電需要燃料,可避免環境受到汙染。但風電、光電等綠能大問題在於間歇性特色,需要風大或太陽充足才能發電,夏天有大量太陽能發電、冬天也有強勁的風力發電,但不像火力、核能發電能夠擔任基載電力。
地熱最穩定 惟成本高
而最為穩定的綠能即是地熱,適合做為基載電力。不過地熱探勘不易、成本高,規劃2025年裝置量要達200MW(百萬瓦)、預期年發電量13億度電,中油、台電合組的國家隊正在宜蘭仁澤探勘。
至於水力發電則利用水庫、灌溉渠道等現有水利設施,朝向小水力發展,以螞蟻雄兵之姿集結電力。經濟部能源局規劃北部、中部尋找2至3個示範點,也試圖調升躉購費率,鼓勵民間參與。
生質能則是利用農林剩餘資材、廢棄物、禽畜糞廢棄物等發電。台糖公司已藉由沼氣發電投入再生能源憑證市場,發電超過10萬度,也是全台唯一生質能憑證的供應商。